我正在閱讀的書

「有書好讀」讀書會即時動態

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

讀書會第一本書:收視率新聞學:台灣電視新聞商品化


本讀書會第一本書:收視率新聞學:台灣電視新聞商品化


簡介:
收視率新聞學:台灣電視新聞商品化
深入剖析收視率介入電視新聞製作的過程與原因,以探索收視率與電視新聞產製的深層結構。


作者: 林照真
ISBN: 9789570834314
出版社: 聯經
出版日期:2009/07/01





收視率影響電視新聞製作,屢受輿論詬病,在國內卻缺乏系統性的學術討論。

本書關切電視新聞受收視率支配現象,以「收視率新聞學」為系統概念,
深入剖析收視率介入電視新聞製作的過程與原因,
以探索收視率與電視新聞產製的深層結構。

本書詳述「每分鐘收視率」對電視新聞製作的影響,
書中分析四家有線新聞台之電視新聞文本;
另又以無線台華視為參與觀察個案。

本書採政治經濟學研究取徑,忠實還原收視率主導電視產業的商品化過程,
並述及收視率、電視、廣告三產業間,共同構築的綿密商業關係。



<作者簡介>

林照真
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系助理教授。
從事學術工作前曾任職電視、報紙、雜誌等媒體,媒體經驗達二十年。
主要研究領域為收視率、新聞公共領域、新聞實務等。

新聞專業著作有《記者,你為什麼不反叛》。

新聞報導著作有
《戰慄土石流》、《清淨流亡》、《最後的達賴喇嘛》、
《喇嘛殺人》《水的政治學》《覆面部隊》《中國人的悲哀》。




★作者序

收視率對電視內容的影響,多年來爭論聲不斷。
各界之所以如此關心此一課題,是因為電視深入家庭,
影響力為各媒體之最。其中,電視更是一般民眾獲知新聞的最主要管道。

在台灣每天的早、中、晚3時間裡,共有5無線電視台會固定播出新聞時段,
這還不包括會在特定時段播出新聞的有線台。另外,台灣更有724新聞台。
台灣人口是2300人口是台灣13美國,24新聞頻道只有兩個,遠遠不及台灣的7個。
鄰近的日本比台灣多了1億以上的人口,卻一個24新聞台都沒有。

由此可見台灣電視新聞產業競爭之激烈。
然而,競爭的氣氛並沒有為台灣電視帶來進步。
多年來電視新聞無法贏得尊敬,許多人都在尋找原因,
而每當言及電視新聞品質時,收視率必然是一個離不開的話題。
但對於收視率究竟如何影響新聞的運作,
卻往往只是技術層面的認知,缺乏對收視率全面的觀照與了解。

本書從收視率產業的起源、收視率與電視、廣告等產業的關係,
乃至收視率對電視新聞的影響,均進行了歷史考古與現實經驗的檢試。

本書對收視率提出兩個不同於既往的觀點;
其一是,收視率研究常被視為是科學的調查方法,本書提出了相當的反駁,
並從政治經濟學角度進行批判,更從產業運作中尋找收視率所形塑出的相關問題;
其二是,在評論收視率如何影響新聞內容的製作時,本書是以「每分鐘收視率」
做為研究的指標,並以實際案例與深度訪談做為論證的基礎,因此有了一定的發現。

本書是以「收視率新聞學」為觀點,做為批評電視新聞的理論架構。
但本書要說明,本書是以發現問題為研究宗旨,並非以任何個人做為譴責或是批評的對象。
一如布赫迪厄在《布赫迪厄論電視》一書的結論所言:
「所有揭露加諸於新聞從業人員身上的,以及他們再轉加諸於所有文化生產者的隱藏束縛,
並不是要揭發負責人,挑出誰是罪人。這是嘗試給予人們一個解放的可能,
方法則是使人意識到這些機制的支配力。」

這正是本書的目的,如果本書能夠藉著收視率相關問題的揭露,
讓電視新聞工作者、廣告業者、收視率調查公司能夠明白收視率
在台灣所引發的相關問題,相信這將是未來媒體改革的第一步。

要補充說明的是,本書從研究撰寫、審核到正式出版,前後約3年時間,
不少受訪者在過程中職務有了變動,本書保留的仍是受訪時的職務,以確保其發言位置的一致性。

在理性的書寫完成後,我想談些感想。
我從事新聞工作20年,那是我非常熟悉與熱愛的行業,
多年來我一直是一個內容生產者,在我的「古老」思惟中,
我總是認為只要把內容品質控制好,就算是對得起工作。

所以,我一直在內容上用心,這樣來說也沒有太大的錯。
但是,直到我開始研究收視率後,我才驚覺,一直埋首做報導的我,
其實一點都不了解商業媒體,特別是電視。

與報紙相比,電視幾乎是無時無刻忍受著收視率對它的侵擾。
這個感覺在我的研究完成後,我內心實有著更深的體會,
因而,我進入學界後,更自我期許要以改革收視率體制做為學術上努力的方向。
我認為這是改善電視新聞的正確切入處,也是回歸新聞專業思考的明確方向。

HEMiDEMi Technorati Del.icio.us MyShare個人書籤 Yahoo

0 意見:

有話好說系列節目最新內容